校园的平稳运行关乎着万千师生的教学与生活。8月26日,邦和物业宿州二中项目部突发紧急情况——配电室到体育组之间的电缆出现故障。由于该区域覆盖教学楼、操场及周边附属设施,线路走向复杂且部分路段埋于地下,给故障点的定位带来极大挑战。
关键时刻,项目经理王珊珊迅速做出反应:一边安排项目人员保护现场、排查周边环境,防止无关人员靠近故障区域;一边第一时间联系地级市公司,详细说明情况并协调专业检测团队与电缆故障定位仪、挖掘机等设备支援。接到求助后,地级市公司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仅用1小时就完成人员集结与设备调度,支援队伍带着工具火速抵达现场。
彼时正值高温天气,午后气温突破35℃,阳光炙烤着大地,地面温度更是接近50℃。现场工作人员刚下车便投入战斗,厚重的工作服很快被汗水浸透,紧紧贴在身上,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滚烫的地面上瞬间蒸发。但他们顾不上擦拭汗水,也来不及喝上一口水,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排除故障,确保校园正常运行不受影响。
工程人员们兵分两组展开工作:一组携带专业设备沿电缆走向进行循回检测,通过仪器声波反馈判断线路异常;另一组则对照校园管线图纸,梳理可能存在的施工破损、老化磨损等隐患点。校园内树木茂密、建筑错落,他们时而弯腰钻进灌木丛,时而蹲在墙角查看线路接口,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角落。经过3个多小时的细致排查,终于在校园偏僻位置的水泵房墙角发现了电缆绝缘层破损点——此处因长期受雨水浸泡和外力挤压,导致线路短路。
确定故障点后,抢修队伍立即划定作业区域,拉起警戒线。考虑到地下电缆分布密集,工程人员没有使用大型机械,而是拿起锄头和铲子,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刨挖。锄头落下时避开可能埋有线路的区域,铲子则轻轻拨开表层泥土,每一下都格外谨慎,生怕误伤其他管线。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伴随着锄头与地面接触的“咚咚”声,泥土一点点被清理出来,露出下方包裹着电缆的保护管。
夕阳沉入地平线,天色彻底暗了下来,晚风带着一丝凉意掠过校园,却吹不散抢修现场的紧张与专注。工程人员们纷纷戴上头灯,束束光柱刺破黑暗,照亮了坑洼的作业面和手中的工具。他们借着头灯的光线,继续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有人蹲在电缆沟里固定线路接口,头灯的光晕随着手部动作在地面晃动;有人站在一旁核对线路参数,灯光映出脸上未干的汗渍;还有人负责传递工具,光柱在人群中交错,像黑夜里跳动的星火。
夜幕渐深,大家仍在加快手上的动作,对修复后的电缆进行绝缘测试、线路连接,每一个步骤都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哪怕是缠绕胶带的圈数都丝毫不敢马虎。直至深夜,随着总闸合上的瞬间,体育组及周边区域的灯光次第亮起,故障彻底排除,现场响起了一阵轻快的欢呼,头灯的光柱在夜空中欢快地晃动起来。
校总务处领导对此次抢修工作给予高度评价,称赞邦和物业宿州二中项目部反应迅速、处置高效,工作人员在高温酷暑下连续作战,用专业与坚守保障了校园供电稳定,为正常教学秩序的开展筑牢了根基,这种“急学校所急、想师生所想”的担当精神值得肯定与表扬。此次紧急抢修,也彰显了物业人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的过硬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