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宝炜
自2013年,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在中国GDP总量的占比达到46.1%,首次超越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占比指标43.9%,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服务业在经济中增长势头迅猛,这也和我国经济转型的内涵及发展态势相互符合。
一、 数据指标——服务之花正待开放
【报告引述】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事实上,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和范畴非常宽广;服务业的发达程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形态会不断发生变化、人们的消费能力及消费行为也必然会发生相应改变。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中国服务业正在走向一个全新的“大服务新经济时代”。
据统计,全球不动产即物业资产占世界全部财富的40%~50%,“资产管理”被称作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意。物业资产的建设、买卖和租赁以及对自有物业者所带来的收益,占了富裕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15%左右。因此,与世界上最大的生意所对应的“物业资产运维服务”,也被誉为是第三产业的“服务之花”并已成为现代服务业营销的典型代表之一;专业化的物业资产管理运维服务,则是资产价值保持并倍增的基础和关键所在。纵观全球,世界经济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演化,被誉为第三产业“服务之花”的现代物业资产管理运维服务,就更加突显其在行业所处地位的特殊性。
二、 转型升级——主要矛盾已经改变
【报告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据此,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有了经济数据指标作为保证,资产运维服务这朵服务之花就一定会绽放呢。在设法解决问题之前,必须先要搞清楚,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到底存在着哪些关键性区别?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政府的获得感是次要的而人民的获得感才最为重要;经济数字的指标增长并不意味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体验和感受的必然提升。中国经过了长期高速的发展,已经感知到发展过速所带来的不科学、不协调等问题,也开始反思并回归到踏踏实实努力的方向。为此,在十九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
在此期间,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关注“核心价值的提升”一定会比关注“外在价格的增长”来得更加持久和具有远见;也只有放弃那些对所谓对传统中已经过时部分的坚持、摒弃那些证明是陈腐的惯性思维,才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坚持做正确的事;不是因为这事很容易,恰恰是因为做好现代物业资产运维服务过程真的很难;除此以外,这个行业很可能远比人们原来想象的更富有价值,现代服务过程也将更加复杂。
三、 资产运维——关注于全生命周期
【报告引述】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物业资产的日常运营和维护管理,需要从传统的“管理性”向着现代的“服务化”转型,本质上反应的是谋求价值链上的进一步高端发展。这也正是由于传统物业管理运作方式对于业务范围、操作模式、资源调配、信息反馈等诸多方面的局限,很多企业还是仅停留在满足行业标准的低层次质量保证的范畴,而不能真正按照市场规律去满足用户对于个性化定制、智能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的需求。
资产管理运维服务不能简单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物业管理、设备设施管理或是房地产的租赁和销售,其资产价值也不是开发价值的简单兑现还原,而应该是从房地产项目全生命周期体现其成本与收益;长线生命周期的运营维保和大系统的全面业务覆盖,再加上日常服务过程中的管理技术经验积累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现代资产运维服务才能超越原有行业传统的增长模式,实现自身行业的持续发展和价值提升。
从行业整体方面还需要再次强调的是,世界经济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现代资产管理运维服务行业的生存策略必将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的物业管理服务业。整个行业在商业社会中的立足点,除了赚取利润外,还需要能够给大服务时代的广义用户(即不仅包括客户本身,还包括与服务过程有关的一切相关方)创造新的价值;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重底线”,并最终实现物业建筑本身投资价值的增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长久可持续发展。
四、 预见未来——用心服务实现美好未来
【关键解析】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以上我们说到为了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愿望,从“行业”大范畴进行的思考,下面我们再来针对具体“人”的某些需求,从企业践行措施的层面着手分析。
在当下最热的话题莫过于互联网、大数据、信息网络…… VR(虚拟现实)、AI(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已俨然主导了人们对未来生活想象,由此带动整个社会思维变革、商业模式调整和现代服务认知变化。
随着大服务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相比理性“时间”推移而言,感性“服务”提高将变得越发困难;相对传统物业管理重视实际操作的特点,那在新时代的现代资产运维就应该更加关注“构建理性的认知思维框架”以及“提炼有效的理论知识体系”。
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技术发展一定不是坏事,但行业未来提升之原发动力不能仅源自于此。因为未来科技再“智能”前边还是有两个字“人工”;对于人本身的关注,“以人为本”才应当是现代服务业为之努力唯一的正确方向。不论人类社会未来会演化成什么样子,大屏幕上显示的光鲜数字也绝对不应该替代人们在现实中的真实感受。如果现代服务行业缺乏细致观察、理性分析和用心思考就很难敏锐发现和准确判断导致这些结果的关键性原因,实际上,以思维模式和技术实践两者相比,差距要比想象大得多。
总之,在时代发生重大变革的背景下,思想观念和认知意识方面变革,要比应用技术实践变革难得多。由于“现代服务”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有形实体产品相比较,作为无形的服务产品,现代物业资产管理运维服务必须要明确在服务规划设计和实施发展过程的实施策略和践行措施;利用现代科技联结资源、共享思维实现管理的协同互动,改造升级乃至革新重构传统服务实现服务价值的增加;最终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超乎想象的服务体验与感受,而这些都是传统行业所根本无法企及的;而这不叫“颠覆传统”而应叫做“融合联结”并最终能够真正实现“多方共赢”!
作者单位:第一太平戴维斯物业顾问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