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武汉市物业管理协会(下简称“武汉物协”)紧紧围绕武汉市委、武汉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在武汉市委组织部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房管局的监督指导下,坚持党建引领,将物业服务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动“红色物业”工作不断在全市实现全覆盖,并且总结经验、听取民众呼声,将红色物业工作向纵深推进。
多措并举 推进“红色物业”建设
在红色物业建设过程中,武汉物协坚持党建引领,采取多项举措,加强宣传发动,落实具体指导,体现“红”的特质。
一是媒介宣传,活动助力。通过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培训讲座等多种途径,为红色物业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行宣传造势,并以经验交流、走访调研、企业居民社区多方互动等活动方式为红色物业建设工作的实际落地推波助澜,加入助燃剂和润滑剂。
二是注入“红色基因”,实现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全覆盖。全市1802家(2017年数据)物业服务企业和1995个小区,建立党组织495个,选派党建指导员1126名。为红色阵地的前置和党组织覆盖到物业服务最末梢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是强化“红色引领”,落实“三方联动”服务机制。在“红色物业”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促进物业服务企业力量与社区力量进行有效融合。1220名街道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物业服务企业义务质量总监,785名物业服务企业党员负责人兼任街道社区“两委”委员,通过落实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方联动”服务机制,全面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共建共治。
四是增添“红色细胞”,建强党员大学生服务队伍。结合“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武汉物协选聘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学历层次高、年轻有活力的党员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公益性物业服务企业。鼓励市场化的物业服务企业招聘党员大学生,3200余名优秀大学生投身到“红色物业”建设,其中党员大学生730名,既做好物业服务,又传递党的声音,推行党建和物业管理“双导师”制,做好传帮带和跟踪管理,提升开展党建工作水平和物业服务能力,使党员大学生成为物业服务的“管理员”、党的政策的“宣传员”、群众事务的“代办员”、社情民意的“联络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真正将物业服务力量打造成党的工作队。
五是促进“红专融合”,推动物业管理机制创新。采取新建、重组、引进三种方式,协调全市组建31家公益性物业服务企业,接管老旧小区184个,推动专业化物业服务企业接管或结对帮扶老旧小区1107个。配合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红色物业五星级企业”评选活动,全市共34家物业服务企业获此殊荣,并得到政府扶持基金25万元/家。
六是彰显“红的特色”,促进行业监管水平不断提升。将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工作情况,特别是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情况,作为企业信用评级、行业评比、物业项目招投标的重要依据,将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党员队伍建设纳入行业规范和法治化轨道。
拓面提质,纵深推进“红色物业”建设
2018年,武汉市不断拓面提质,深入开展“红色物业”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全面动员部署。2018年,武汉市政府将“为1900个老旧小区提供基本物业服务,推进‘红色物业’拓面提质,实现全市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工作”纳入十件实事。武汉物协配合市政府、房管局对全市老旧小区进行调查摸底,通过召开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等方式,广泛征求各区政府、相关市直部门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指导思想和工作方向。全市共有老旧小区2460个,其中,需要拓面小区为2135个,占比86.79%;需要提质小区为325个,占比13.21%。
二是组建工作专班,加强统筹调度。武汉市成立了以武汉市房管局总工程师为组长的工作专班,负责全市老旧小区“红色物业”拓面提质工作的统筹调度和指导协调。武汉物协主动参与并指导、督促各区工作委员会协调配合各级部门进行工作,会同物业服务企业和社会各方普遍参与,共同做好老旧小区“红色物业”拓面提质工作。
三是健全工作制度,加强检查指导。武汉市充分发挥市物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建立信息月报制度、检查督导制度和情况通报制度,每月收集、掌握各区老旧小区“红色物业”拓面提质工作进展情况。武汉物协在市房管部门支持下,成立市级行业巡查专班,深入小区一线现场检查,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汇总各区信息数据报送和检查督导情况,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
四是完善运作模式,推进服务覆盖。根据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拓面覆盖的实际,遵循“民事民议、民事民决”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武汉物协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参与由街道社区通过组织召开业主大会或居民代表大会的方式,向业主(居民)推荐并由其自主选择服务模式,逐步开展清扫保洁、绿化养护、秩序维护、公共部位日常维修、设施设备运行等基本保障服务(简称“五保”服务),解决物业服务缺位问题。
五是整合落实资金投入,加大环境及基础设施整治。按照“政府资金投入一部分、受益业主(居民)合理承担一部分”的原则,将老旧小区环境整治、紧急设施设备抢修费用向上级主管单位建议列入区级财政预算予以安排。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出发,将整治改造重点放在改善老旧小区环境和基础设施,完善房屋使用功能,增建和改善物业服务必备设施设备等三大方面。
六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老旧小区“红色物业”拓面提质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居民参与和接受程度是决定工作成效的关键。武汉物协配合武汉市房管局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舆论工具,开展多渠道、多媒介的宣传工作,扩大老旧小区“红色物业”影响。
“红色物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武汉市“红色物业”建设工作开展2年来,基本实现了物业服务、社区工作的深度融合,对社区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分类施策,集中智慧、资源,共同发力解决;实现了党建引领下的市场型物业服务红色化和公益性物业服务市场化的共同成长势头;在修订《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的过程中,将实施“红色物业”中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行业管理中的创新成果,破解维修资金使用难题的创新做法,以及吸收的外地经验,提炼固化为法定条款,为“红色物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制保障;积极探索了专业化企业承接、自助型物业规范提升、公益性企业托管、专业化企业指导帮扶与社区共管等四种老旧小区物业服务模式,实现了居民对物业服务企业由不待见到理解、接纳、依赖,居民满意度不断提升,收费率稳步增长;开创了行业协会、物业服务企业不断得到政府、居民、社会各界认可,并成为参与新时代社会基层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的良好局面;实现了红色物业服务企业体量逐步增大,全市物业管理行业健康、良性发展的较好局面。
2019年,扩大老旧小区“红色物业”全覆盖
2019年,武汉市物业管理协会将紧紧围绕《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2018]21号)和2019年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扩大老旧小区“红色物业”覆盖面的工作目标,在武汉市房管局指导下,引导全行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党建引领、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立足社区、长效管理”的工作原则,以“稳定覆盖率,扩大参与率,提高收费率,提升满意率”为目标,继续深入推进全市老旧小区红色物业服务覆盖工作;继续贴近民生,夯实群众基础,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深耕细作,不断推出创新服务标准,规范行业自律;树立一批红色物业工作开展较好,诚信务实、居民满意的物业服务企业为行业典范,将曾经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天天敲门十八法”,以及效果明显的“深度双网格融合”等红色物业创新工作方法在全行业进行推广、学习,共谋共建共治和谐幸福社会。◇
武汉市物业管理协会供稿